2009年12月31日 星期四

FIFE交接 part1---中風病人問卷

交接任務:
掌握FIFE 最新問卷版本/施測結果(記錄)/相關檔案/施測經驗/常遇困難
1.中風病人(優先)
2.小兒

FIFE中風病人之問卷

任務目標:
期待將新的FIFE評估工具在臨床職能治療中廣泛運用在了解中風病人的FIFE,使治療者能以全人角度快速掌握病人感受及需求,並提升病人自我內在動機,促進醫病關係進而提升醫療成效。

最新問卷版本
包括中風病人之FIFE問卷及知識問卷
  • FIFE問卷

治療師部份 -個案基本資料

-Ideas

-Function:自覺生病前後對於功能之影響,包含行動、自我照顧、工作能力三

部份,皆由病人自評0~10分,若不知道如何評分可提供敘述讓病人

參考(例如10分為和以前一樣,5分為功能大約差了一半)

-Expectation:對於職能治療與物理治療之期待、期待能夠做到的事情、未來計

劃,包含5題半開放性的問題以及三部份(行動、自我照顧、工作

能力)自評分數

非主要治療師部分 -Feelings:對於醫療人員的感受以及對於疾病之感受,包含資訊獲得、受

到照顧層面及病人主觀感受。

  • 知識問卷:包含80題是非題,內容為與中風相關的常識或知識,難度從簡單到容易皆有。作答基本上為O或X,但若真的不知道無法回答可標記"?"
施測結果
無紙本,僅有整理好之Excel檔案
file "FIFE Data"-共28份FIFE問卷紀錄,包括住院/門診中風個案。
file "中風病人之知識問卷紀錄"-共30份中風病人之知識問卷紀錄,受試者包括12位大學生、15位中風病人、3位一般人。

鄭琦分享之易遭遇困難及可能的解決方式
1. 文獻的發現與實際收案情況有所出入
由於文化、民俗風情不同,許多在文獻上看到之結論不能直接套用在台灣文化背景下,例如:台灣中風病人大多較消極、被動,與國外文獻結論不同,病人較不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多半只是照做醫師及治療師之指示,對於疾病的認知也十分有限,動機低落。

需藉由不斷收案,吸取經驗並隨時做修正,以達到能夠符合台灣臨床適用的評估工具。

2. 臨床訪談的技巧
進行訪談時,可能遇到自己較不擅長的題材,或是病人較排斥的問卷(如專業的中風知識問卷),這時需要從每次的臨床經驗中,去調整自己的訪談技巧或是改善問卷內容。

3. 問卷獲得的數據所代表的意義
目前題目大部份採取計分制,但由於這些數據是每位病患主觀的感受,因此解讀上較困難。以鄭琦之經驗,對於一位初次見面的病人,能透過FIFE評估工具在第一次見面時傾聽病人的想法、自我認識及期待,達到以全人的角度看待病人,以利日後治療目標及過程之設定。
另外,中風病人的知識問卷部份的數據則是相對客觀的,目前已建立題庫,未來目標是透過大量收集樣本,來建立常模並能夠以電腦適性化測驗的方式來進行測驗。未來或許會將這部份以電子測驗的方式獨立出來,達到資料保存容易、分析快速、易於比較、便於攜帶的優點。

4. 臨床收案經驗分享
與告知醫院治療師選擇個案之criteria後請其協助尋找合適個案,再詢問個案配合之意願,確定以後再擇日正式請個案接受問卷訪談。

施測流程:
1. 向病人說明此測驗目的
2. 正式施測及記錄(約30分鐘)。依測驗題本之題號,由病人基本資料開始填寫,由病人之治療師從Feelings Ideas Function Expectations問卷─治療師部份Ideas開始,依題號開始進行訪談至治療師部份結束。
3. 由非該病人之治療師或助理進行Feelings Ideas Function Expectations問卷─自填或非治療師訪談部份訪談,若無,則讓病人自填。
4. 提供病人關於中風之衛教單並給予病人回饋
5. 結束訪談
6. 與治療師討論訪談結果,提供治療師回饋

2009年12月30日 星期三

12/31 meeting 紀錄

1.確認老師的blog內容,有不清楚的地方與老師澄清
2.解決老師提出的兩個問題---此研究是否有更佳的研究設計?
什麼是best and worst-case scenarios ?
deadline:明年6月

今日會議老師提供之意見加上自己的心得:
  • 計畫的內容充實以後便可開始要求美觀、質感,就像畫流程圖首先要能清楚表達重點,下一個層次才是要求美觀性。若計劃中既能要求內容,有可將內容"包裝"好,也就是達到不同層次,對計畫之可讀性或通過的機會想必能有所增加。
  • 科學的方法從模仿開始,越模仿會越好。
  • 此研究較難做到理想中的double blinding,無法做到double blind的缺點包含:研究人員及受測者皆會有預期心理。

2009年12月28日 星期一

直流電刺激操作練習

今天與郁晨一起進行直流電刺激操作之練習
主要目標為熟悉操作過程,確認對於操作流程或儀器使用上是否有問題。
實際練習過後我們稍微修改了操作流程及一些細節:
  • 先量縱線找出中點,用醒目顏色的筆在頭皮上做記號,將固定帶通過縱線中點綁好,再量測電極擺放位置,使用泡綿雙面膠直接黏在固定帶上做記號,接著擺放電極。
尚待處理問題:
  • 定位點不易標記---需嘗試不同顏色或種類的筆,今天使用橘色蠟筆算是可看出位置,但還可再試其他的
  • 固定帶材質---使用鬆緊帶或彈力帶似乎都不太舒適,計畫嘗試髮帶、髮箍、velcro等
  • 將儀器本身固定在受試者背後(不妨礙活動進行)---需尋找可背在身後的袋子

郭醫師的建議

  • 多熟悉操作流程,實際操作在他人身上
  • 實際操作時較容易遇到的問題是受試者會感到刺痛,這可能是接觸不良的關係,通常將海綿壓緊一陣子後再放開可以改善
  • 不適用的病人為頭部曾開過刀、裡面有金屬物(例如鋼釘)者,或是有裝心律調節器者,到時要實際應用在病人身上時會再提供更明確的書面list
  • 有備用的電極以及電池放在醫師的助理那邊,若有需要可再連絡

2009年12月27日 星期日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學習心得

學習內容

  • 目的:查詢期刊排名
  • 連線方式:從醫圖網站的資料庫 ,直接打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或是點選字母J檢索
  • 瀏覽/查詢的方式:查閱期刊總排名、查詢某特定期刊及其IF值、依主題或出版社或國家/地區查詢期刊資訊、查閱期刊分科排名
  • 與期刊相關的統計數據解說:Impact Factor值、Immediacy Idnex值、5-year IF值、Eigenfactor、Article Influence、Aggregate Immediacy Index、Aggregate Impact Factor
  • 輸出查詢結果:將查詢之排名結果儲存文字檔,並使用Excel將文字檔匯入並開啟

心得

  • 台灣的期刊在世界排名似乎還是不高,相當可惜
  • 對照OT投稿的期刊排名,僅數位老師可發表在排名較高的期刊,似乎顯示OT在研究領域上仍有待努力
  • 可使用此資料庫確認所閱讀的期刊文章之影響力、公信度等
  • 若以後有機會投稿文章可較知道如何選擇欲投稿之期刊
  • 圖書館有許多資源,例如資料庫學習課程、講座、多媒體資料等等可多加利用。

直流電刺激操作學習

任務
學習如何使用提供直流電刺激的儀器,熟練整體操作流程,將來實際應用於中風病人身上。

直流電儀器

  • 盒蓋掀開有調整dosage的上下按鍵(電流 X 時間)、調整display的按鍵
  • 分為channel 1/2 ,因此儀器上分別有兩個插孔及兩個調整電流的旋鈕,一般使用channel 1即可。
  • 除調整電流旋鈕外還有第三個旋鈕,可控制dosage、current(調到"s1"可按盒蓋內上下鍵調整channel 1 的dosage,調到"s2"則是調整channel 2的dosage,調到"P"可使用旋鈕調整電流大小,調到"R"則開始依照設定好的dosage提供電流)

電極擺放位置

  • 在橫線上1/4及3/4的位置
  • 縱線:從眉心的位置到枕葉上方骨頭突出的位置之連線
  • 橫線:兩側耳朵尖端位置之連線,此連線應通過縱線之中點
  • 負極放在患側腦,另一邊為正極。(但以後依照不同計畫可能放法會有些許不同,到時會與醫師再次確認):原理

直流電刺激操作流程


1. 定位頭顱上應擺放電極的位置:可使用較明顯的色筆做記號
2. 將固定帶綁在受試者頭上:固定帶可一邊繞耳後一邊繞耳前方便固定,打結位置靠近耳朵附近較不會造成受試者不舒適感。另外固定帶尚在尋找合適材質,目前暫時使用鬆緊帶。未來可嘗試使用彈力帶、髮箍、髮帶或velcro等不同材質之固定帶,試驗效果及舒適度如何。
3. 將兩塊海綿沾濕並分別夾上正反兩極:注意海綿不能過濕到固定在受試者頭上時會有多餘水分擠出,但也不能過乾否則會無法導電。濕潤程度應為放置在受試者頭上時可感覺到涼涼的,但又不會有多餘水分流出。若過乾也可於海棉固定好後再使用注射針筒,裝生理食鹽水慢慢加入到海棉。
4. 將海綿塊固定在頭顱的定位點上:定位點應位於海棉正中央
5. 打開儀器調整好電流、時間,並開始給予刺激:前30秒電流會從0mA逐漸增加至調整好的電流強度
6. 結束後將儀器關閉,工具拆除。

直流電刺激實際應用之標準劑量

  • 電流:2 mA
  • 時間:30 min

假刺激之劑量

  • 電流:約0.5mA
  • 時間:分別在活動剛開始的前30秒,以及活動結束的前30秒給予,其他時間儀器皆關閉

學習心得與困難

  • 直流電刺激對我來說是一項全新的事物,所幸操作過程尚不至於非常繁瑣,且與郁晨同時學習,若有疑問可互相討論,遇到障礙也可一起思考解決方法,兩人討論總是比自己獨力思考能產生更多不同的想法。
  • 固定電極的帶子醫師本打算使用一般鬆緊帶,但我們借到治療器材"彈力帶"所以順便嘗試了用彈力帶固定的效果,沒想到實際使用起來還不錯,而且比起鬆緊帶它不會吸水(因電極濕潤的程度會影響導電度,若鬆緊帶會吸水的話則會影響電極之導電度造成誤差),另外寬度也足以覆蓋電極,所以醫師請我們可以自行購買彈力帶作為日後使用的材料。
  • 在使用黑色麥克筆標定電極位置完以後,真正置放電極時會被頭髮所干擾而找不到定位點,男生短頭髮可能還比較好,若女生長頭髮的話可能會更容易被頭髮蓋住而找不到位置,之後可能需試試看用什麼樣的顏色標記位置會比較方便測試者找到定位點。

審閱老師研究計畫之重點 by 謝老師

1. 學術及臨床價值: 您可提出建議,以增加此研究之價值
2. 研究方法: 基本上,您可提出研究方法有問題之處。也可試著提出修改建議 [後面這部分,盡力即可]
3. 可行性: 您可提出哪些地方較不可行。也可試著提出修改建議 [後面這部分,盡力即可]
4. 內容完整性以及內容編排是否流暢: 您可提出遺漏哪些重點,以及不流暢之處。

其它細節: 您可提出如何改修辭,以增加可讀性。

另以 3W 而言: 1. what: 您應可了解 80% 以上的內容,否則即須提醒老師哪些地方不易理解,或是遺漏哪些重要內容。 2. how: 您應可了解 70% 以上的內容(有關研究設計及其目的),否則即須提醒老師哪些[研究設計]不知其所以然,或是遺漏哪些重要研究設計。 3. why:這是進階了,若您的功力夠,可以提出質疑,甚至可提出不同的研究設計或方法。

請以追蹤修訂提問題/建議或修改。

一般而言,可於4小時內完成。可先細讀摘要(約10分鐘),再瀏覽全文(約1小時),其它時間撰寫意見及建議。

4th week進度&5th week任務

4th week進度:
  1. 學習直流電刺激操作---包括如何測量及放置電極的位置、如何調整電流大小、儀器的開關
  2. 學習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連線方式:從醫圖網站的資料庫 ,直接打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或是點選字母J檢索

瀏覽/查詢的方式:查閱期刊總排名、查詢某特定期刊及其IF值、依主題或出版社或國家/地區查詢期刊資訊、查閱期刊分科排名

與期刊相關的統計數據解說:Impact Factor值、Immediacy Idnex值、5-year IF值、Eigenfactor、Article Influence、Aggregate Immediacy Index、Aggregate Impact Factor

輸出查詢結果:將查詢之排名結果儲存文字檔,並使用Excel將文字檔匯入並開啟

  1. 修改中風病人上肢功能訓練活動表格:設計Occupation as ends的活動填入表格、撰寫詳細活動執行之流程與老師討論,並可思考活動分級方式(治療師可針對不同上肢功能程度者給予什麼協助讓個案可參與活動)

5th week任務:

  1. 熟練直流電刺激操作,並將直流電實際應用於受試者的情況拍照,12/30(三)與郭醫師再討論、澄清疑問
  2. 修改"以病人為中心之多專業整合治療模式對於中風病人之成效"計畫書(deadline:12/29二下午)
  3. 確認與鄭琦交接之內容,並於1/1(五)9:00-11:00與鄭琦進行交接---事先查看鄭琦/澤彥的部落格,了解交接之內容並和老師討論

2009年12月23日 星期三

文獻閱讀及批判能力之養成 by謝老師

許多初學者面對閱讀原文論文以及如何思考/批判,常有困擾,以至於書讀不完,或讀的沒心得/沒成就感。

或可採用 what, how, and why 3W 閱讀/思考模式。

what 是概念與語意澄清,這是第1步,也是基本。找人討論看不懂的地方是必要的,最好是以中文整理論文蓋要(非翻譯)*,再請他人(或是高手)給予建議。#how 是指如何達成做到的,這就須要看懂論文的 Methods section。初學者只能挑重點(跟研究目的最相關之方法),慢慢學習。各種資料分析方法亦然,初學者只能挑重點或較常遇到的資料分析法。一般基礎的方法,通常 google 或 wikipedia 可查得到。 如果查不到,排除查尋問題後,初學者毋須深入,以免自討沒趣。 想進階者,看懂該方法後,可講給聽眾(或是高手)聽。再請聽眾回饋即知您懂多少了。@ 如果看不懂,可找專家討論。

why 是指為何採用此法,還有其它選擇嗎? 優劣為何? 這是進階者,才須進入的領域。好好讀書並寫過3-5相關論文,經過國外專家審稿考驗後,就慢慢養成了。**

我想: 學生或助理跟我溝通/切磋學問或工作,亦可循此模式。確認 what, 知道 how, 至於 why, 就隨緣了。

另外,宜積極練習發現問題。如研究進行中,可隨時思考,各種遭遇到的大小問題。可先記錄下來,並思考解決之道,再與老師討論。 [於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

有關寫作的 blog 詳: http://fastcat-writing.blogspot.com/ 只是好久沒更新了,歡迎賜教!*

[蓋要]的整理,以[觀念/重點]為主,必須用自己的話表示。所以寫 蓋要 時,盡量把論文 [蓋起來] 不要看,否則受不了誘惑,就會翻譯了。 事實上,翻譯的難度很高,一般人太小看翻譯了。# 姿誼已有一些整理大要的經驗,可跟她討論。@ 更好的方法是請聽眾講給你聽。只是您要有心理準備,因為聽眾所言,一定讓您失望。**
這是中高階境界了,需要 3-5年歲月[每週5天,每天10小時]的投入。

2009年12月22日 星期二

近期任務

學習直流電刺激操作
  • 學習直流電實際操作技術,紀錄操作流程:大約1hr/次,需學習約3次。
  • 拍照:拍下受試者在做功能性任務當中實際應用直流電刺激的情形,並將照片繪成較簡單之圖示。

Deadline:拍照繪圖須於12/25(五)完成

直流電刺激操作學習須於12月底前完成

2009年12月21日 星期一

中風病人上肢訓練protocol 短期任務

表格內容:

  • 列出各項活動實際如何執行之細節說明,可先挑選幾個較容易寫的活動列出細節、進行的次數、時間、分級等等給老師修改,另一方面實際應用於病人再將遭遇之困難記錄下來與老師討論。
  • 藉由訪問病人興趣或經常進行的活動將資料整理收錄至表格當中,逐漸充實其內容(可思考如何病人的功能是否能從事他希望的活動、該如何調整活動難度讓病人參與)。

實際應用:

  • 與陳老師聯繫,告知目前方向,請陳老師協助尋找可配合之病人實際應用。(可找不同stage的病人,最好左側或右側偏癱的個案都有;另外剛開始可避免有特殊狀況之病人,例如有pusher syndrome或嚴重neglect者)。
  • 需記錄病人姓名、性別、病例號、診斷(出血型/缺血型中風)、腦部損傷區域、上肢動作及感覺之功能、ADL執行狀況、實際介入時病人表現如何、活動本身需要做什麼樣的調整。

2009年12月20日 星期日

EndNote學習感想與心得

此次學習EndNote是先自學並熟悉軟體,再與Jenny及岱潔共同切磋。

在醫圖的網站上可找到一個ppt檔案是關於EndNote軟體介紹,裡面的介紹及步驟解說相當清楚,可依照示範的步驟試著自己練習,自己練習過的功能包括:利用Endnote整理紙本文獻、將資料庫或電子期刊中的書目資料匯入、從EndNote檢索資料庫、利用import功能匯入等。經過討論之後Jenny實際示範了一些例子,像是如何在Word檔案中插入Endnote軟體使用,讓引用文章引用書目清單並解答了我跟岱潔目前遇到的問題,看完ppt檔案並且自行練習以後對於EndNote大致的功能已有初步概念,即EndNote可以有系統的整理書目參考資料,也可自資料庫直接傳送書目資料,在使用Word檔案中撰寫論文時可自動產生引用書目清單,並依照不同規定之格式自動編排。
但目前因練習不足所以使用起來速度較慢,不過這也是需要花時間多接觸才能慢慢上手的。

另外在此次討論過程中,我覺得共同討論的優點為當別人提出問題時可以刺激自己去思考,自己是否也有相同問題,畢竟每人看法不同,所以會產生不同的問題,可趁此機會順便檢視自己,若別人提出的問題自己已有答案也可再聽一次加深印象,或試著整理自己的答案回答問題,讓問答者及旁聽者都能有所收穫,這就是互相討論切磋的好處吧!

3rd week進度 & 4th week任務

3rd week進度:
  • 與黃老師及陳老師討論過後並進行中風病人上肢訓練protocol草稿修改:將表格依照不同Br. stage(proximal and distal part分開討論)的病人分別針對不同目的寫出Occupation as means與Occupation as ends兩個種類的活動
  • Endnote軟體學習(包括如何取得軟體、如何利用Endnote整理紙本文獻、將資料庫或電子期刊中的書目資料匯入、從EndNote檢索資料庫、利用import功能匯入、將書目資料插入Word檔案中等)

4th week任務:

  • 中風病人上肢訓練protocol草稿修改:盡量補充Occupation as ends種類的訓練活動
  • 閱讀黃老師推薦的journal "Task-specifi c training: evidence forand translation to clinical practice"以便更加了解task-oriented的活動、方向等。
  • 匯整目前參與計畫者之想法與考量,以利溝通並達成共識
  • 確認鄭琦之前進行的任務內容,了解需要交接給我的事項,並於下週進行交接以前先和老師討論

2009年12月10日 星期四

2nd week任務 & 3rd week任務

2nd week 任務:
  1. 完成中風病人上肢訓練protocol訪談之草稿,並與老師討論、進行修改
  2. 搜尋相關文獻
  3. English work -看文章、錄音30mins、聽力練習

3rd week 任務

  1. 中風病人上肢訓練protocol草稿修改,找陳怡妙老師討論並請老師安排個案實際運用protocol
  2. 搜尋文獻
  3. 學習end note,12/15(二)9:00-10:00和Jenny及岱潔一起討論學習成果、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之問題

心得:與黃老師討論過後又有了新的想法,黃老師建議可再將上肢訓練的活動分為"occupation as means"以及"occupation as ends"這兩類,如此更能釐清訓練之方向,正式建構protocol時可能可以分別選擇其中一種訓練活動來做比較,亦或是結合兩類的訓練活動,但這些方向有待與陳老師討論後再做決定。此外有更多東西需要加入草稿,例如occupation as ends的相關上肢訓練活動尚需再詢問臨床治療師,將這部份補足,這可能使時間安排更為緊湊,表格的形式也還需要重新修改。

2009年12月6日 星期日

本週任務

  1. 將訪談資料依照老師建議修改並整理,將檔案寄給老師

deadline: 12/9(三) 下午

  1. 整理好表格以後找黃老師、薛老師討論(找薛老師討論前須先寄信,並寄副本給謝老師)

---12/10(四) 9:00和黃老師討論

---以寄信與薛老師約討論時間,老師尚未回信

  1. 將表格寄給台大臨床治療師參考修改,有不清楚的地方再個別找治療師澄清,可再約訪談以及去臨床實際觀察。
  2. 有空可搜尋上肢訓練task-oriented的treatment protocol,練習資料檢索
  3. 12/10(四) 12:00~13:00 English class

1th進度及2th任務

本周進度
  1. 訪問台大醫院臨床治療師有關上肢訓練之活動並整理成表格
  2. 學習資料檢索並試著實際應用
  3. 參與兩次English class

下周任務

  1. 將中風病人分為3~4組,建立上肢訓練之protocol(包括每組應使用何種上肢訓練活動)deadline: 12/8(二)
  2. 資料檢索 : 建立策略,搜尋tDCS以及中風病人上肢功能性活動相關文獻
  3. 閱讀English class文章,English speaking錄音30mins

2009年12月2日 星期三

備忘

明日代辦事項

  • 訪問台大臨床治療師---8:30楊老師 11:30曾筱琦老師
  • 整理訪問收集之資料
  • 中午---English class
  • 練習資料檢索

備忘

  • 四、五以前需和老師討論檢索之結果
  • (五) English class
  • 初步彙整完畢約陳老師再討論
  • 下星期二須和老師討論tDCS初步結果

今日工作

  1. 訪問四位台大臨床治療師關於不同功能中風病患上肢訓練活動並整理蒐集之資料
  2. 跟岱潔學習實證醫學資料檢索並實際練習應用